□陈海蓉
聊城市茌平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,持续深化干部执行力提升工程,畅渠道、搭擂台、树导向、正风气,激发茌平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突出实干实绩,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实践中担当作为。
锤炼政治品格,提升干部干事创业驱动力
【资料图】
茌平区突出政治能力建设“首位度”,以政治标准统领干部“选、育、用”全链条,立体式培养、评价干部。
上好政治课。大力实施“百千万”干部能力提升工程,强化“百名”书记、“千名”干部、“万名”党员思想淬炼、政治历练、实践锻炼、专业训练,摸准干部知识空白、经验盲区、能力弱项,搭建“专班专修课”“高进班+大讲堂”等载体,推行“菜单式”“点名式”调学调训,推动以学铸魂、以学增智,以学正风、以学促干,今年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期,培训2400人次。
把好政治关。出台《聊城市茌平区“领跑者”高素质队伍建设规划》,明确标准认定、识别渠道、选拔任用等全流程安排,制定“5+10”指标体系,实行任前、日常、专项3类考察,开展“政治忠诚、政治定力、政治担当、政治能力、政治自律”5个正向测评和“理想信念动摇、干事创业精气神差”等10个工作、生活表现负向测评,确保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立体鲜活、具体可感。制定“2+3”人岗相适度评估体系,通过每年一轮干部全覆盖深度调研,开展领导干部“随访”、重要岗位干部“家访”和干部毛遂自荐、领导实名举荐、组织无任用推荐,提高知事识人、因事择人精准度。今年以来,共与全区1270余名副科级以上及中层正职干部“谈心谈话”。
记好政治账。推行干部政治表现纪实制度,将干部干事现实表现纳入纪实内容,按照一人一档、每月填报、动态管理模式,建立科级干部业绩纪实档案动态数据库,构建“正面+负面”“显绩+隐绩”“共性+个性”的多维度政治纪实体系,突出体现工作“完成度、真实度、难易度、贡献度”,重点凸显干部主导完成的重大特色创新事项,定期收集区“两办”、纪检、政法、公安等15个部门的通报奖惩情况,区分真干假干、干多干少、干好干差,为下一步干部选任提供参考依据。
高效履职赋能,锻造干部干事创业战斗力
茌平区聚焦领导干部“关键少数”、中层干部“骨干层级”、服务窗口人员“一线基柱”,全方位、多层次推进素质能力提升,着力涵养干部的大格局、大担当、大情怀。
开展“一把手擂台赛”行动,锻造一批“实干家”。“一把手”作为“火车头”“主心骨”,抓工作虚实,直接影响整体工作效能。茌平区刀刃向内,出台实施方案推动“一把手擂台赛”体系化、常态化,明确党的建设、经济高质量发展、乡村振兴、社会维稳、民生保障、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等6个专题,谋划71个攻坚项目作为“擂台考题”并动态更新,“一把手”对照指标打擂比拼,用无水分数据亮实绩,查问题、定目标,盘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,梳理未来发展脉络,区党政班子成员、群众代表等以“上下视角”全方位评议,现场打分、公布成绩,通过集中展示和全面交流,传导压力、激发动力、凝聚合力,带动形成处处擂台、人人赛绩的“实干”局面。
开展“赢在中层”行动,锤炼一批“执行者”。中层干部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点、攻坚克难的主力军,更是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的“执行者”。茌平区通过开展“四标”争先进位专项行动,引导中层干部科学寻标,深入研究先进地区、行业领域经验做法,确定对标单位;精准对标,积极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,破除思想观念沉疴痼疾,瞄准工作痛点、难点、堵点,建立《寻标对标行动目标任务台账》,明确追标重点、学赶内容和目标任务;加速达标,“跳出茌平看茌平”,实现整体工作对标达标、主要指标争先进位;奋力创标,构建长效机制,“立足茌平兴茌平”,结合区位优势,形成一批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的工作特色。目前共确定省内外对标单位140个,确定对标任务200余项,形成了区级有总标、各单位有分标、精准对标比学赶超的“执行”局面。
开展“科室亮相”行动,培树一批“行动派”。组织全区92个具有行政审批、公共服务、行政执法等职责的服务窗口、科室开展“承诺、亮诺、践诺、评诺”行动,紧扣“十大民生实事”逐项分解梳理承诺事项230余项,通过“亮承诺展形象·访谈”专题亮相接受监督,编制《承诺事项三级责任人分解表》《重点亮点工作承诺事项作战进度图》,精准制定阶段性攻坚目标,建立践诺研讨答辩、群众评议、督导整改制度,推行周月季年“四个回头看”工作机制,以绣花功夫扎实践诺,涵养“说了就算、定了就干”的“行动派”干部作风。
跻身高质量发展,释放干部干事创业创造力
过硬的能力本领是答好发展“必答题”、破解攻坚“附加题”的最大底气。
以经济产业发展做干部“主阵地”。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,成立经济发展规划指导委员会,建立由区级领导牵头,企业主管部门、属地镇街和服务企业专员为主体,专业人才等为协同的“专人专班专企”服务模式,对164家规上企业一对一帮包,推动信发集团循环经济跻身国内“绿色”龙头,国内首创三产联动、零碳排放,规划建设绿色化工、铝精深加工两大千亿产业园,形成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等9大主导产业集群。把支部建在项目建设现场、市场营销前沿,以6个产业链党委串联起98家上下游企业,创新“一链四图”发展模式,对每条产业链绘制企业产品图、谋划项目图、招商引资图、要素政策图,推动全链合作、互促共赢。
以优化营商环境做干部“赛马场”。围绕构建经济开发区、高端产业聚集区、高铁新区“三区共建”矩阵,大力选拔“懂产业、懂经济、会招商、会服务”复合型干部进入园区,对发展亟需的高层次人才试行年薪制,着力帮助企业解难题、稳预期、提信心。优化政策、服务、要素、市场、法治、人文“六个环境”,实施“干部助企远航行动”,通过“建设企业全生命周期政企服务站”“就近办、便捷办、联合办”“一中心、两保障、四基础、一载体审批新模式”等集成化改革,破除项目审批“中梗阻”,有力保障企业开办、市场准入、项目开工等。开展“百家企业评部门”活动,组织企业聚焦政令不畅、履职不力、吃拿卡要等12项负面清单,对相关职能部门测评,满意度达95%。
以群众满意度做干部“成绩单”。创新“红立方”城市治理理念,11400名干部带领51万群众全员参与“双城同创”,协调投资超14亿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建成66个“口袋公园”,招引“和美邻里”、龙湖集团等市场主体全覆盖提供物业服务,出台全省首个《行政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设立规范》助推集体增收超50万元/村,深耕杜郎口中学“三三六”模式领航全国基础教育课改,推动盛世千岛山庄创建全国示范性医养结合机构,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。
营造优良生态,凝聚干部干事创业向心力
旗帜鲜明地对干部负责、为干部担当,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强大的信心支撑。
“基层增效”让人才愿为。把村(社区)作为基层增效的“最先一公里”,深化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,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机制,每年拿出10%的名额面向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招录公务员、事业编制,鼓励村(社区)干部、社区工作者、专兼职网格员等基层骨干在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中勇闯新路;落实基层减负要求,最大限度精文简会、规范检查考核、减少会议陪同,推动干部聚焦重点干、轻装上阵闯;用好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试点契机,推出“人才新政35条”建设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,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创新创业。
“能上能下”让有为有位。出台《茌平县干部正向激励实施办法》《关于正确对待和关心关爱被问责干部的十条措施》,建立综合比选机制,以岗位需要为关键,打破论资排辈、条条框框,对在火线一线作出重要贡献的干部,大胆提拔重用;制定不胜任不适宜干部“下”的办法,细化完善“负面清单”,果断“叫醒”“叫停”;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要求,简化容错纠错实施程序,健全部门会商、联动推进机制,全力为干事者撑腰鼓劲。去年以来,为4名干部容错纠错、2名干部澄清正名。
“个性化考核”让能者进位。立足14个乡镇(街道)的禀赋优势、发展定位和产业基础,量身定制个性化考卷,设置特色发展指标、差异化计分规则,引导干部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大胆试、大胆闯、大胆干,对发展实绩明显、考核排名靠前的单位,优先分配评先评优名额、倾斜政策要素保障。实行季度“摘星夺旗”,重点工作“评星”、综合成绩“挂旗”,实行“红黄绿”挂牌约谈机制,把“考核指标调度”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力抓手。
(作者:聊城市茌平区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、统战部部长)
策划:兰传斌
统筹:吴永功
记者:蔡继钗
(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)
期待您的参与,大众日报“齐鲁红星”山东党建品牌榜大型融媒报道启动
标签: